关于学生情感作文锦集八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生情感作文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生情感作文 篇1珠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它高884443米,有人说:“世界上根本没有比它再高的东西。”我不肯相信,因为我知道,有一种高于珠峰的爱,叫做母爱!
在一次珠峰攀爬中,一对母女与大队人马走散了,霎时间,恐惧笼罩了整个雪山,更加笼罩了这对母女的心灵。这时,忽然起雾了,这对于现在的情况无疑是雪上加霜……慌乱中,母女二人竟发现了一个山洞。于是,她们将帐篷搭在了山洞内。
很快,两天过去了,在饥饿面前,女儿受不了了,躺在睡袋中睡着了……
当她醒来时,妈妈竟拿着一快鲜血淋淋的肉,笑着对她说:“孩子,这是鱼肉,我刚才看见有一只秃鹰夹着肉飞过,我就拿石头砸了下来。”女儿想:哪只鸟能飞这么高?但是,饥饿使她没有了一点怀疑。
吃了肉,女儿的体力又恢复了,而妈妈的脸色却越发苍白。
又过了两天,直升飞机救援队来了,但是母女二人都身着银灰色羽绒服,实在无法寻找到一丝线索。就当救援人员准备放弃时,他们发现,在地上有一个鲜红的SOS字样,于是马上降落。在SOS字样旁有一个晕倒了的女孩,还有一个中年妇女已经死了,鲜血还在从妇女的动脉源源不断地流出……
多年来看惯了生生死死的救援人员……落泪了……泪在瞬间凝成了冰珠……映照了那个母亲如冰般晶莹的心……
当女儿醒来时,早已躺在了病床上温暖的被窝中,当她知道她是如何才能被救时,她如疯了一般扑到母亲的遗体旁,当她看到母亲那缺了一大块肉的腿,她呆住了……泪如雨下……心如刀绞……她竟然吃掉了生养她的母亲的肉……但瞬间,她笑了,她懂了,为了母亲的忍痛割肉,为了母亲的无私奉献,她要活,好好的活,开心的活……泪,又从那带有上扬弧度的嘴角划下了……
我相信母爱高于珠峰,读了这个故事,我想你也会相信——母爱胜天高!
高于珠峰的爱,叫做母爱!!!
学生情感作文 篇2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活动。一篇文章的写作,是由观察到思考到表达的过程,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但在实际作文教学中发现,大多数学生的作文是就事写事,从中体会不出小作者的写作情感,文章读来干干巴巴。如何激发学生的作文情感,使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笔者做了以下的有益尝试。
一、以教师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由于情绪具有感染性特征,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积极的或消极的情绪都会互相感染。而教师的情绪对诱发学生的内心体验起着极为重要的导向和催化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以热情的言行,将自己的积极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作文课上,教师热情亲切的话语,充满鼓励的目光,表情达意的肢体语言,都传导着教师真挚的情感,会强烈地影响着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愉悦振奋的情感体难,诱发作文的内驱力,从而积极思维,兴味盎然地投入作文活动。
二、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这样,学生写出的文章,才有生活气息,有真情实感,才能避免写空话、假话的弊端。作文课上,教师应采取多种方式“以境激情”。用表演再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描述;借助投影、录像等直观手段创设情境,再现情境,让学生思考、体验;组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班级活动,如比赛游戏、参观访问,实验游览,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身体验,仔细观察,在欢乐的气氛中亲自动手、动口、动脑、动笔,写出感情丰富的文章。
三、运用“迁移”规律,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小语教材所选课文,都有一种感人的力量,这些文章不仅内容真实具体,而且有真情实感。教学中,引导学生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像作者那样去想,从而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然后教师利用“迁移”的心理规律,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情感,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如《海滨小城》细致描写了广东的一座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通过反复诵读,学生体会了作者的这种情感之后,引导学生把作者的这种情感迁移转化为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仿写《泉城广场》,学生写出的文章不仅内容具体,而且感情真挚。
四、改变传统模式,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教师改变每次作文,都是审题、读范文、打草稿、修改誊抄的常规作文模式,运用各种有趣的写作形式,会激励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如剪贴写文,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色彩鲜明、内容健康的图、画,剪贴成单幅或多幅组成的“图画”,让学生观察想像,在说的基础上作文;画后作文或作文后插画,让学生每人创造性地画出自己最喜欢的事物,进行创造性地想像,写成作文;写后猜、续写、给材料作文、表演后作文、办作文小报等作文形式,易于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五、进行成功教育,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所以对学生的作文也应采用赏识教育的原则。每次习作后,我都上一节佳作欣赏课,将写得好的文章、片断或几句话读给学生听,组织大家评议好在哪,然后分别给与表扬鼓励,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写作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再次作文的积极情感。
学生情感作文 篇3【摘 要】分析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的原因,提出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的三条途径。
【关键词】作文教学 情感 运用
情感培养在作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能调整好学生的情感状态,往往能大大改善作文教学效果。情感是教育的灵魂,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作文教学的艺术更多的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下自然地写作。以“情”驭文,以“情”蓄势,以“情”雕文,最终达到文情并茂。
一、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的原因
(一)感情是写作的源头活水
现在很多学生怕写作文,原因是目前我们的作文教学是封闭式的,作文内容与生活脱节,重课内轻课外,加上许多教师不让学生的情感自由驰骋,逼他们写千篇一律的应试作文。教师逼作,学生憋写,学生主观上没有作文的积极情感,作文就会成为折磨人的苦差役,学生则会消极应付,生编硬造。这样是不可能写出好文章的。文以传情,文以载道。文章是一个人对社会、对生活、对自然的情感体验或者理性认知。要写好文章,情感是基础。苏辙说过: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此“气”,就是酝酿在心的情感和理趣。清朝王夫之也说:落笔之先,意匠之始,有不可知者存焉。就是说,文章没有技巧,而要靠个人内心的意趣。世上真能 ……此处隐藏4610个字……六年级那次野炊。同学们分成四组,背着三脚架、铁锅,手拉手地去郊外野炊。我们在林中捡柴,生火,取水,炒菜,煮饭,不到午饭时间饭菜就上“桌”了。我们邀请老师一起进餐,大家席地而坐,围成一圈吃着、说着,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快乐地享受着劳动的收获。那黄瓜炒火腿肠无比鲜美,那玉米粒炒香肠也格外好吃,那素炒豌豆尖绿油油,那烤鸭叫人直流口水……“酒足饭饱”后,大家还意犹未尽,于是纷纷拿起纸杯,再次倒上饮料,一起说着“干杯”,天空上到处回荡着我们的欢声笑语……(小学生作文 )这时,老师悄悄地给我们拍了几张照片,留下了我们欢乐的记忆。
难忘那情谊绵绵的师生之情。年轻漂亮的.车老师,上课新颖有趣,课后陪我们踢球跳绳。学期结束时,是您自己掏钱买来一大袋五彩斑斓的棒棒糖,您一边发糖,一边安慰没考好的同学,鼓励有进步的同学,同学们蜂拥而至围在您身边不愿离开。难忘尽职尽责的文老师,患有高血压,仍带病坚持给我们上课;难忘善解人意的曾老师,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你们就如那“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我们这些小禾苗。让我们明白了阳光是怎样照亮人生的,园丁是怎样照顾花朵的,春风是怎样染绿世界……
记得那次歌咏比赛,夺冠的我们在教室里欢呼、呐喊;记得那次拔河比赛,我不慎受伤,可是老天仿佛也被我们感动了,经过我们的奋力拼搏,我们再一次胜利;记得那次的文化节,由于我们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输了,在教室里,我们默默地哭了……
更加忘不了的是:在这个温暖的集体里我与亲爱的同学并肩走过了六年,在这六年中,我们一起笑过、哭过、努力过。六年中我们一起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一起在运动场上奋力拼搏,一起在合唱比赛中放歌,一起在美丽的校园嬉戏。在朝夕相处中,我们一道成长,一起收获了珍贵的友谊……
我的小学生活啊,怎一句“难忘”了得。
学生情感作文 篇8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开始接触作文写作的基础时段,学生写作文章多如记录流水账一般,思维与能力局限于简单写人、记事,千篇一律,毫无情感可言。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价值观念与情感态度的正确导向作用,以塑成小学生形成积极乐观、品德高尚的人生态度。本文将从作文中情感的重要性入手,分析情感对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益处,并藉此提出了引导小学生在作文中表露情感的方法,以期对我国小学写作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作文写作 情感渗入 小学生 写作能力
情感渗入由此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是写作的动力,也是文章的生命。如何让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学会主动、积极的思考,借助情感互动来深化课文理解与体验,在情感的熏陶下感悟出不同的文字涵义,已然成为当下小学语文教师热议的课题。
1. 作文写作中“情感”的重要性
正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正如资深作家们都深谙的写作精髓――将心交给读者。缺失感情的文章是无法打动读者的,这一前人经验之谈,正好教会了我们,作文要想拿到高分,最为有效的方法便是让文章富有情感。古人的“文思泉涌”是一涌而出的情感爆发,作为写作的动力,情感促使着文路的一气呵成。所以,在学生夯实写作基础的小学阶段,情感渗入与丰富是让学生爱上写作的动力之源。在文人眼中的文章,不论字词抑或结构,都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体,情感则是这一“活体”的“灵魂”,以此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所以,激发学生写作欲望首要唤醒其内心对“灵魂”的培养,只有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方能“情至石开”、“以情融情”,让整个作文教学便充满活力。
2 .情感渗入对小学生作文写作的裨益
情感最为人类交流最为基本的需求之一,并不是片面存在的。在教学活动中,通常以师生互动交流的形态出现,籍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来体现。然而教学的过程并非恒古不变的沿用同一种教学形式施教的,必须要结合具体生情、学情以及教学的不同内容来灵活、动态的开展教学活动。多数文章的情感因素都是以“玉陷石间”的形态出现,其并非直接跃然于纸上的,需要深入剖析才能够心领神会。要让学生体会文章深意,必须先行挖掘文中情感因素所在与所指。教学实践证明了情感的渗透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心理素质的提升等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其能够促使学生对富有深刻情感内涵的语文教材产生更为深入的理解,挖掘出文章深处关键主旨,激发起学生对情感的各种响应与共鸣。所以,教师要懂得借助语文学科最为明显的情感特性,融入课文讲授之中感染学生的情感,将文章作者所倾注的情感因素移“情”于学生,使之情感互通,激发真实的情感体验。
3 .引导小学生在作文写作中释放情感
3.1共赏佳文,导出情感
小学生刚刚接触作文写作,很多时候不知如何下笔,不知道写什么,也不懂得如何写。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为他们挑选一些优秀作文、范文来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启发灵感。如在写作教学中,笔者就选用了“冰心作文奖”比赛中小学组获奖作文《妈妈回来了》作为范文与学生共赏,该文仅有百余字,记录的不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也没有夺人眼目的词句,但却由衷散发着一股感人、令人牵绊的共鸣:“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就能过得更好;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文章逻辑因果的承接十分到位,打动着读者的每一丝心弦。此时再从旁引导学生展开对自己妈妈不在身边时的回忆与感想,便能引发学生们的百感交集,触动至深;而后再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以《妈妈不在家的那些天》为题写下自己的感想。实践证明,经过引导与启发的学生写作水平,都有着显著提高。
3.2贴近内心,发现素材
其实学生的内心潜藏着很多的情感因素,有开心或难过,有幸喜或感动,有埋怨或感恩,受年龄与心智发育程度的限制,他们自身对此并没有明显察觉,可以说诸类情感长期都处于一种休眠状态。所以,不能以小学生年龄问题就断定他们没有情感,这需要教师善于观察,多份关爱,走进学生内心世界来“激活”他们的情感喷发。与本文上述范文共赏的例子同理,此前学生们可能并不知道自己对妈妈有着那般深刻地依赖,是如此的依赖,通过引导,学生才会回想起妈妈不再身边的日子,自己当时独处时那一份由衷的心情与感触,继而才能就这一份感想牵出妈妈平时对自己的疼爱,再由此转化成一丝丝地对妈妈的思念与深爱,随之种种情感的交织与涌现,这便是很好的写作素材。
3.3善用表达,流露真情
情感虽在,但也需要借助正确的表达方式,才能完整的将内心世界情感的波动写在纸上,让人了解到。由此,书面表达能力的好坏也是写作教学中的重中之重。笔者认为,选用真实、朴实的词句是小学生写作阐述情感元素的最佳表达方式,对于某些需要加强情感重量的可以适当选用部分词语来点睛,或是铺排设置一些情感冲突、生活细微来以小见大,传达真挚情感,尽量避免刻意地使用华丽的辞藻。表达的方式与技巧种类繁多,这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循序渐进地教授给学生,让学生真正领悟到写作的真谛,真正学会表达内心情感。
文档为doc格式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