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写作素材 >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有哪些?

时间:2024-07-29 17:26:45
成语故事有哪些?15篇

成语故事有哪些?15篇

成语故事有哪些?1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我的实力和地盘,就想找借口派兵去消灭虢(guó)国。但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yú)国,讨伐虢国务必经过虞国。“怎样才能顺利透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美玉和宝马,他会答应借道的。”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难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但是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晋献公听后,便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份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能够互相帮忙,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此刻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明白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成语故事有哪些?2

【成语】: 叶公好龙

【拼音】: yè gōng hào lóng

【解释】: 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有位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他家的屋梁上、柱子上和门窗上都雕刻着龙的图案,墙上也绘着龙。传说天上的真龙知道此事后很受感动,专程到叶公家里来,把头从窗口伸进屋子里,把尾巴横在客堂上。叶公看到后,吓得面无血色,魂不附体,抱头就跑。原来他并不是真正喜欢龙。他爱的是假龙,怕的是真龙。这个成语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一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它,甚至是畏惧它。

成语故事有哪些?3

公元550年,北朝的东魏大将军高洋逼迫东魏孝静帝退位,建立了北齐王朝。次年又毒死了孝静帝和他的三个儿子。有一年出现了日食,高洋担心自己的皇位不保,问一个亲信:“王莽夺了刘家的天下,为什么后来刘秀又能把天下夺回去?”那亲信说:“陛下,这要怪王莽自己了:他没有把刘氏家族斩尽杀绝。”高洋马上又开了杀戒:把东魏姓元(原姓拓跋)的二十五家直系皇族700多人全部杀光,连婴儿也无一幸免。

消息传来,东魏的元姓都很害怕,他们赶紧聚集起来商量对策。有个名叫元景安的县令说:眼下要保命的唯一办法,是请求高洋准许他们脱离元氏,改姓高氏。元景安的堂兄元景皓坚决反对,他说:“怎么能用抛弃本宗、投靠他姓的办法来保命呢?大丈夫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不愿做陶器得保全!我宁死也不改姓。”

成语故事有哪些?4

古时候,越国有两个女子,一个长得很美,叫西施,一个长得很丑,叫东施。东施很羡慕西施的美丽,就时时模仿西施的一举一动。有一天,西施犯了心口疼的病,走在大街上,用手捂住胸口,双眉紧皱。东施一见,以为西施这样就是美,于是也学着她的样貌在大街上走来走去,但是街上行人见了她的这个样貌,吓得东躲西藏,不敢去看她。

之后人们就用“东施效颦”来比喻不明白人家的好处和本身的缺点在哪里,胡乱模仿。

成语故事有哪些?5

【成语】: 自相矛盾

【拼音】: zì xiāng máo dùn

【解释】: 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成语故事】:

战国时楚国有一个卖盾和矛的人,他夸说自己所卖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东西能把它刺穿;又夸说自己所卖的矛十分锋利,没有东西不被它刺穿。路上有人听见后,忍不住说:“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如何?”楚国人立刻瞠目结舌,无法回答他的问题。

成语故事有哪些?6

从前,有一群老鼠世世代代居住在森林的一片洼地里,他们过得无忧无虑。突然有一天,一只野兔闯了进来,告诉他们洪水来了,必须在今晚跑到南边那座山上,才能脱离险境。

鼠目寸光

话刚说完,它就一溜烟跑掉了。老鼠们顿时慌了神,南边那座山那么远,凭他们的力量是根本无法跑到的。他们一个个惊慌失措,六神无主。只有一只小老鼠对自己充满了自信,他以为一定可以到达目的地。便组织大家,要他们一起逃走。

可是其他的老鼠们可不这么想,他们中有的说:“我们住在这里这么多年,这里就是我们的家,这里最安全。我们哪也不去。”还有的说:“就凭你,真是自不量力,‘鼠目寸光’这四个字就是说你的。”“是呀!丢我们老鼠的脸。真是狂妄,连兔子都未必跑得到,你凭什么!”

“大家安静!”鼠群的首领说道:“我们跑是跑不掉的,不如现在大家一起去修筑大坝,挡住洪水。相信老天会眷恋我们的。我们一定要将洪水抵挡住。”

大家听完,都争先恐后的去干活了。只有那只勇敢的小老鼠相信自己的能力,没有和大家在一起。独自一个人奋力向山那边跑去。

跑了不知多久。终于跑不动了,就在这时,一匹善良的小马看见了它。问道:“你在干什么,洪水要来了,快逃难去吧!”

老鼠说:“我已经没力气了,休息一会再跑。”

小马说:“我也正要走,你坐到我背上来,我带你走吧。”于是小马就带着小老鼠飞奔而去。到天黑的时候,他们终于爬上了山。而洪水在大山的阻挡下向别处流去。小老鼠总算松了口气。而那群修建大坝的老鼠呢?他们的大坝还没有一个小土堆大,洪水一到,就把他们全卷走了。

看来,高估自己也未必是件坏事。“鼠目寸光”也总是形容大多数胆小的老鼠哦!

成语故事有哪些?7

春秋时期,晋平公问大夫祁黄羊谁担任南阳县令合适,祁黄羊推荐解狐,晋平公问他怎么推荐仇人,他说任人唯贤,解狐不负众望。朝廷缺一个军中尉,祁黄羊推荐儿子祁午,祁午也干得相当出色。孔子说祁黄羊推荐人才真是大公无私。

成语故事有哪些?8

春秋时期,郑国政治家子产由于平定贵族旧势力的叛乱有功,成了郑国的正卿(qīng)(官名)。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郑国经济发展;同时还主张依法治国,制定了严厉的刑法来处置犯罪行为,因此,国内没有盗贼。“道不拾遗”(路上丢失东西,别人不会捡去);街上的桃树、枣树长满了果实,也没人爬上去摘。由于子产把国家治理得很好,郑国富强起来了,虽然连续三年受灾,老百姓也没受冻挨饿的。

“道不拾遗”这个成语常与“夜不闭户”连用,形容社会风气良好。

成语故事有哪些?9

春秋时期,鲁国有个著名的音乐家,名字叫公明仪。他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yì) ……此处隐藏3559个字……被叫做“传灯”。宋朝的有一部佛教文献叫《传灯录》(释道原著)。意思是为佛教做出贡献的和尚虽然相继去世,但他们的智慧却能世代相传

八、题意解说

庄子三十三篇里,由庄子亲手执笔而成的,事实上只有内篇七篇。其余的外篇、杂篇,皆是庄子的门人假托庄子之名所写。研究庄子的学者,大持此见解。

庄子的生卒年代和一生经历皆不详。不过,史记一书中有这样的记 载:庄子是宋国蒙县(现在的河南商邱)人。名周。曾为蒙县的漆园吏。他的出生年代大致和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所以,我们可以认定庄子大约是公元前四世纪后期的人物。

庄子将支配万物的根本,命名为“道”。他认为,以“道”来观看一切 事物,是没有任何区别的(万物齐同)。再者,应该和道一体化(也就是说。 成为一个无相的状态)、来接纳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此如才能获得自由,毫 无束缚地生活。达到这种修养境界,就称为“心齐”,也叫作“坐忘”。他排 斥“人为”,因为人为会损伤自然。所以,在人为观点中认为最无用的东西,实际上,应该是最有用的;庄子针对这个道理,提倡价值的转换。

后来,庄子和主张自然无为处世哲学的老子思想融合了,成为老庄思想的系统。对后世的生活方式,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成语故事有哪些?11

春秋时期,有一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有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qiáo)夫站在岸边,他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成语故事有哪些?12

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见过一个小孩,举止言行很不一般。这孩子用泥土堆了一座城堡,坐在里面,挡住了孔子的路。孔子问他为什么挡住他的车,不让他过去?小孩说:“只听说过车子绕城走,没听说城堡还要避车子的!”孔子十分惊讶,没想到孩子这么小却这么会说话。小孩说:“听说鱼生下来三天就会游泳;兔子生下来三天就会跑了,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呢?”孔子一听十分感叹地说:“真是后生可畏啊!”

成语“后生可畏”,此刻指青年人是新生的力量,很容易超过他们的长辈。

成语故事有哪些?13

百川归海

出处《淮南子·记论讯》

百川异源,而险归于海。

释义 表示众多的事物汇集一处,也用来比喻大势所趋,众望所 归。

故事 西汉的思想家、文学家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袭父封 为淮南王。他爱好读书鼓琴,才思敏捷,曾召祟兵客和懂得天文、医 学、历算、占卜等数千人,集体编写了一部数十万字的书《鸿烈》,也 称《淮南子》 《淮南子》中有一篇《记论训》,讲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些情况, 它的基本观点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文章中写道:我们的祖先早 先住在山洞里和水旁边,衣着非常简陋,生活十分艰苦。后来出了圣 人,他们带领人们建造宫室;这样人们才从山洞里走出来,住进了可 以躲避风雨寒暑的房子。圣人又教人们制造农具和兵器,用来耕作 和捕杀猛兽,使人们的生活比过去有了保障。后来,圣人又制礼作 乐,订出各种各样的规矩,使人们有了礼节和约束。由此可见,社会 是不断发展的,人们不是老是用一个方式生活。所以对古时候的制 度,如果不再适合使用,就应该废除,而对于现在的,如果适合使用, 就应该发扬。以上的一切都说明,像千百条来自不同源头的江河,但 最后都会归流入大海一样,各人做的事不同,但都是为了求得更好 地治理社会,过更美好的生活。

成语故事有哪些?14

春秋时期,秦国的军队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秦国的军队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hán)郸(dān)。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想挑选20个文武全才的人一起去。他挑来选去,最后还缺一个人。这时,门客毛遂自荐,说:“我算一个吧!”平原君见毛遂再三要求,才勉强同意了。

到了楚国,楚王只接见平原君一个人。两人坐在殿上,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毛遂大步跨上台阶,大喊道:“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简单而又明白,为何议而不决?”楚王非常恼火,问平原君:“此人是谁?”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门客!”楚王喝道:“退下!我和你主人说话,你来干吗?”毛遂见楚王发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跨上几个台阶。他手按宝剑,厉声说:“如今十步之内,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见毛遂那么勇敢,没有再呵斥他,就听毛遂讲话。毛遂就把出兵援赵有利楚国的道理,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话,说得楚王心悦诚服,答应马上出兵。不几天,楚、魏等国联合出兵援赵。秦国的军队撤退了。平原君回赵后,待毛遂为上宾。他很感叹地说:“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

成语“毛遂自荐”由此而来,比喻不经别人介绍,自荐担任某一项工作。

成语故事有哪些?15

【成语】: 塞翁失马

【拼音】: sài wēng shī mǎ

【解释】: 塞:边界险要之处;翁:老头。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靠近北部边城,住着一个老人,名叫塞翁。塞翁养了许多马,一天,他的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邻居们听说这件事,跑来安慰,劝他不必太着急,年龄大了,多注意身体。塞翁见有人劝慰,笑了笑说:丢了一匹马损失不大,没准会带来什么福气呢。

邻居听了塞翁的话,心里觉得很好笑。马丢了,明明是件坏事,他却认为也许是好事,显然是自我安慰而已。过了几天,丢失的马不仅自动返回家,还带回一匹匈奴的骏马。

邻居听说了,对塞翁的预见非常佩服,向塞翁道贺说:还是您有远见,马不仅没有丢,还带回一匹好马,真是福气呀。

塞翁听了邻人的祝贺,反而一点高兴的样子都没有,忧虑地说:白白得了一匹好马,不一定是什么福气,也许惹出什么麻烦来。

邻居们以为他故作姿态纯属老年人的狡猾。心里明明高兴,有意不说出来。

塞翁有个独生子,非常喜欢骑马。他发现带回来的那匹马顾盼生姿,身长蹄大,嘶鸣嘹亮,膘悍神骏,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马。他每天都骑马出游,心中洋洋得意。

一天,他高兴得有些过火,打马飞奔,一个趔趄,从马背上跌下来,摔断了腿。邻居听说,纷纷来慰问。

塞翁说:没什么,腿摔断了却保住性命,或许是福气呢。邻居们觉得他又在胡言乱语。他们想不出,摔断腿会带来什么福气。

不久,匈奴兵大举入侵,青年人被应征入伍,塞翁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不能去当兵。入伍的青年都战死了,唯有塞翁的儿子保全了性命。

《成语故事有哪些?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